校第三届“巾帼十杰”

李庆华,43岁,马列主义教研部主任,教授,在读博士,硕士生导师。
在学科建设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放弃寒暑假的休息时间,昼夜奋战,申报成功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硕士点、科技哲学硕士点;申报成功黑龙江省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取得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在教学工作方面,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以做人成才为主题,上好“第一堂课”,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在教学改革方面,通过导读与学生撰写读书心得,拓宽新的教育途径。在学习评价方面,改革考试方法,着力提高学生思想能力素质。在科研方面,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组建学术团队、开展学术交流,提升了马列教研部教师整体的科研水平。作为学科后备带头人,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在CSSCI期刊发表5篇,出版著作和专著4部,主持和承担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

王丽萍,45岁,材料学院教授,在读博士,硕士生导师。
近20年来,她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2004年,她所讲的《金属材料学》课程被评为精品课,于2002年、2004年、2006年连续获得校“教学优秀奖”和“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在担任院科研模块负责人期间,攻克系列技术难题,3年来,累计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厅局级奖多项;完成省自然基金、省市攻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项目各一项。所研究的“球铁核乏燃料储运容器”填补了我国海军国防工业的一项空白。2005年,她指导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小组,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中获得国家三等奖,本人获得“学生科技园丁奖”。
生活中,她勤俭朴素、与人为善、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经常资助生活困难的学生,深受学生爱戴。在家里,她是父母孝顺的女儿、丈夫的贤内助、孩子的好妈妈。

陈东彦,43岁,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运筹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数学学会及黑龙江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
她每学期开课3~4门,有本科生基础课、硕士生专业课和博士生学位课,能适应多层次教学;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授课效果得到专家与同事的高度评价,深受学生欢迎。2005年,获得我校“教学优秀奖”。
主持我校“数学建模”全面工作,主讲的《数学建模》选修课于2005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省级精品课程;指导我校本科生、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为我校学生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做出了突出贡献。
她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5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论文40余篇,并获得了2005年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第3名)。2006年,被评为我校第二届校级“教学名师”。

吴丽华,46岁,测通学院电子教学部副主任、党支部书记,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20多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主讲本科生的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在教学工作中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以自身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连续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校优秀主讲教师;获2004年度校教学优秀奖、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2006年分别获省“十五”期间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和先进个人;2006年指导大学生电子大赛获省二等奖。
近几年,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被EI检索的5篇;主编教材及教学参考书3本;主持完成省级科研2项,参加完成国家九五攻关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辛爱梅,42岁,后勤集团公寓中心主任。
为了确保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生活环境,自担任公寓中心主任以来,她每天都要到公寓的重点部位和重点部门检查工作。公寓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寓环境的明显改善,学生满意率的不断攀升,无不凝聚着她的心血和汗水。尤其在迎新工作中,她撇家舍业,连续加班加点、忘我工作,才使7000余名新生的接待及入住工作顺利完成。
为了加强安全工作,对公寓门卫和楼长进行识别率测试,测试结果识别率达到了99%以上。还对42名楼长进行了5分钟楼内情况演讲考核和每个楼长早会考核,不仅增强了楼长们的岗位责任意识,更增强了服务意识,同时也密切了公寓服务人员和同学之间的关系。
组织落实“寝室文明月”、“星级文明寝室评比”、“学生棋类比赛”、“老生告别演出”、“各公寓迎新年联欢会”等文化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公寓的文化建设和管理中来。
由于工作需要,爱人赵凌国调到山东荣城工作,家里的孩子正值高中关键时期,为了支持学校的工作,她自己独自承担着工作和生活的重担。因不能照顾孩子生活,孩子吃饭经常靠叫外卖维系。
在她的带领下,公寓中心获得了省高校后勤协会、省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专业委员会授予的“先进集体”称号,她本人也获得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同时还获得后勤集团“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赵达薇,54岁,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硕士生导师。校产业经济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校经济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黑龙江省博士专家团成员、黑龙江省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学会理事。
自先后任科陆商务学院和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院长以来,总结出了一系列科学可行的教学管理体系,与外方合作办学等规章制度,实现了不出国留学的目标,在省教委、国家教育部教学工作检查中得到极高评价,教育部将学院的办学模式和经验在全国推广,成为我国合作办学的楷模。
作为一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她对学生谆谆教导,教学相长,培养了多名优秀学生,学生毕业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表现了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学术科研水平。作为产业经济学硕士学科点的带头人,赵达薇带领硕士点全体老师获得学科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近年来,共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完成著作2部。其中9篇论文为CSSCI检索源文章。2006年因工作业绩突出,被我校评为先进科研工作者。

周美兰,45岁,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省级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校级后备带头人。
近几年来,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了《自动控制原理》和《近代控制理论》等7门课程。2003年,被评为校“优秀主讲教师”。先后主持和参加了省科技攻关、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十多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司局级科技进步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国家级杂志论文6篇,EI收录7篇,ISTP收录6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新世纪省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二项,近5年发表教学论文7篇。主持完成的教学研究课题“PLC电气控制CAI组态仿真实验系统”,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利用现代仿真手段为实验室开发的虚拟仿真实验课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解决了实验室开设PLC实验课难或无法开设实验课的问题。
2005年以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承担着学校“订单式”培养和分层次办学的试点工作,她负责制定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机教改实验班”和“电缆教改实验班”的教学计划。试点班经过2年的运行,效果良好。负责制定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多样化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具体负责黑龙江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电站成套设备人才培训中心”和“电力人才培训中心”的建设与培训任务。

郭红,42岁,公共外语教学部副主任,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
在教学方面,转变教学质量观、人才观,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使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2005级和2006级新生入校后,组织进行了摸底考试,确定了改革试点班和对比班,启动了教学改革计划。积极指导实验班教师的教学工作,制定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与任课教师共同潜心钻研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使教学改革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主持、参与多项校、省级国家教改项目和人文社科项目,并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和教学论文,主编、主审多部教材。
1995年、1996年、1998年、2000年获校“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获校“首届教学优秀奖”;2003年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被评为校“优秀主讲教师”;2004年被评为校“评建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校“优秀主讲教师”、“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及“师德标兵”。
2002~2005年,指导学生参加CCTV杯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分获黑龙江赛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全国总决赛优秀奖;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一届亚洲大专辩论赛,获优秀辩手奖;指导学生荣获“21世纪外教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征文比赛二等奖。

赖一楠,36岁,机械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省人事厅重点学科机械设计与理论学科带头人。
近3年来,主持科研方面项目7项,参加项目5项。所主持的项目有中保国际合作项目、省攻关项目、省基金项目、省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与哈工大合作于2006年11月作为项目组副组长成功申请了“863”项目。目前该课题正在与哈工大签订横向合同,将落入我校完成。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有15篇文章被EI收录,2篇被ISTP检索。主编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和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各1部。所参与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省教育厅二等奖各1项。2006年10月,被学校推荐为省人事厅重点学科机械设计与理论学科带头人,同年11月被评为我校“十五”期间科技先进个人。
在教学上,与其他老师联合指导的学生在2006年6月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黑龙江赛区比赛中获三等奖。获省级精品课程“机械CAD技术基础”主讲教师、2006年校精品课程“机械系统设计”主讲教师、2004年校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三等奖等荣誉称号。

甄艳华 ,43岁,外国语学院教学副院长,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
自任英语系副主任和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以来,一直分管教学工作,工作踏实、严谨肯干、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特别是在2006年外国语学院迎接全国首届英语专业评估工作中,作为主管院长,她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忘我的牺牲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发奋努力、顽强拼搏,为英语专业评估工作取得好成绩做出了突出贡献。2003年被评为校级“优秀主讲教师”;2002年和2004年被评为校级“优秀论文指导教师”;1998年、2002年、2004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2004年被评为“校级评建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主讲的《英文写作》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科研方面,著有专著1部;主编、主审多部英语教材;曾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省级课题3项,其中1项已结题,1项为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还有1项被列为省级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