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

赵奇校长作工作报告

作者:时间:2005-06-22点击数:

赵奇校长作工作报告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准确定位 加快发展

为建设国内一流地方性理工大学而奋斗

——在哈尔滨理工大学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校长 赵奇

(2005年6月10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这是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成绩、各项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一个凝聚人心、群策群力、描绘美好远景的大会,是一个团结奋进、向“十一五”进军的誓师大会,对完成我校“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实现建设国内一流地方性理工大学的奋斗目标,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十五”工作的回顾

“十五”期间,学校坚持把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作为工作的主体,发挥合校优势,整体推进,狠抓落实。2003年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抓住学校发展的重要机遇,为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重新修订了“十五”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实施了“三大规划”和“两大工程”。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圆满地完成了“十五”期间的各项任务。

1、科学定位,确立了“133555”的办学指导思想

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党委多次组织全校教师、干部开展改革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大讨论,尤其是通过评估,集中全校教职工的集体智慧,凝练了具有时代特征和我校特点的“133555”办学指导思想,即“一个总目标”、“三个发展阶段”、“三大发展规划”、“五个坚持”、“五个理念”、“五个为主”的教育思想观念。

“133555”办学指导思想的形成是原三校五十多年发展历程和办学经验历史积淀的结果,是理工大学合并组建十年来改革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是新一届领导班子和全校教职工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坚持教育创新、改革教育观念在思想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133555”办学指导思想的确立,在理工大学当前和未来的发展建设中必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2、积极适应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十五”期间,我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由2000年的31个本科专业、年招生3800人,增加到2005年的45个本科专业、年招生5400人,到今年9月份,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规模将达到20084人,本科生源质量良好。研究生规模也逐年提高,由2000年的438人,增加到2005年的2300人。针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展了培养企业急需的工程硕士的工作。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建立了4个校外培养创新基地。

3、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方针,实施“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支撑”的发展战略,整体办学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学科建设实现三次重大历史跨越。1998年,我校以博士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为标志实现了学科建设史上的第一次跨越;2003年在国务院第九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中,我校获得2个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使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增到1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也由合校初的12个增加到35个;新增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8 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实现了以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为标志的第二次跨越;学科建设的第三次跨越是以雷清泉教授在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标志,改写了我校无院士的历史,使我校的学科领域有了大师级的带头人,这是我校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我们在学科建设方面提前完成了“十五”计划中确定的目标。

二是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4号、5号文件精神,把教学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相继出台了11个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文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以五级平台课建设为主体,宽口径加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强重点课程建设,形成了一批质量高、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加大教学及教学设施的投入,积极推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的使用,教学条件和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规范教学管理制度,狠抓教风学风建设,严肃考风考纪,教风考风学风明显好转;师德师风建设得到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从整体上迈上一个新台阶。我校学生以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能力强、上手快、勤奋肯干、严谨务实的特点和风格而著称,深受企业及社会的欢迎。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位于全省高校的前列。

三是充分发挥科研工作的支撑作用,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科研工作成绩斐然。“十五”期间,我校确立了“科技兴校,科技强校”的方针,大力加强科研工作,共承担国家重点项目、攻关项目等75项,省部级项目444项,企事业委托项目793项,其中:雷清泉院士等完成的“新型半导电聚省醌自由基高分子粉末材料的制备及其传感器应用”项目,获200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李振加教授等完成的“切屑控制及刀具失效机理研究、系列产品开发与产业化”项目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获省部级奖57项、司局级奖97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603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313篇,出版专著193部。作为省属高校能获多项高级别科技大奖,体现了我校较强的科技实力。

以组建工程研究院和科技孵化中心为载体,鼓励和扶持教师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现已建立了44个科研实体机构。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我们坚持“培养、引进、稳定”三管齐下、事业、感情、待遇“三留人”的原则,加强了“校内人才”的培养和“高端人才”的引进。通过学科拢聚人才、培养人才,通过学科整合凝练队伍;采取超常规措施培养和吸纳高层次人才,改善队伍结构,建立了跨世纪学术梯队。目前,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学位的教师近200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500多名。实现了学科带头人“博士化”、骨干教师“硕士化”,初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发展态势良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师资队伍。

4、基本建设步伐加快,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十五”期间,在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办学经费又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充分利用高校扩招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机遇,以五十年校庆和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基本建设投资力度,加快基本建设的步伐。初步完成了置换北区,改善东区,建设西区,完善南区的工作任务,校园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为实施校园发展规划,推进校园整合与布局调整奠定了基础。五年来,基本建设竣工和在建项目总面积341518.29㎡,其中房屋改造面积73529㎡;新修和改造道路16650㎡。学校总建筑面积达83万多㎡。学校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目前,西区东扩,校园整合与扩建规划已全面启动,一个生态化和充满人文精神的新校园正在建设之中。加快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园网已覆盖三个校区,基本上满足了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提高了工作和学习效率。

5、评建工作成效突出,我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称号

“十五”期间,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是2003年教育部对我校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次评估不仅仅是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价,实际上也是对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检验。在底子薄、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们集中了校院两级领导班子的全部精力,凝聚了全校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全校师生员工倾注了满腔热忱,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做好评建工作,取得了突出成就:学校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清晰,办学方向进一步明确;通过超常规的投入,教学条件尤其是实验教学条件有了根本性改善;通过强化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办学效益有了大幅度增长。同时全校师生员工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气指数空前攀升,学校的凝聚力明显增强。以教育部授予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为标志,学校整体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进入了新的发展平台。评建工作产生的导向效应、聚集效应、凝聚效应和催化效应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学校发展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另外,“十五”期间学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校园安全稳定和后勤保障等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各方面工作呈现协调发展、整体提高的态势。2003年初,我校被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破格授予全省高校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二、主要体会和基本经验

站在“十一五”的门槛上回眸,“十五”正渐渐离我们而去。回顾总结“十五”期间的工作,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和启示是:

1、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发展是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困难、使学校走向强大的根本出路

“十五”初期,由于高等教育的整体快速发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入,学校潜在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工作千头万绪,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出路何在?学校领导班子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动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作为判别是非、解决问题的标准,用发展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困难。发展化解了坚冰,给学校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试想,如果不发展、不快发展,而是安于现状、就事论事、小得即安,就不会有本科评估的优秀成绩,不会有正在建设的美丽宏伟的新校园,就不会有今天的理工大学。

2、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先导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学校具有了一定的办学实力、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在这个平台上,面对高等教育领域的激烈竞争,以什么思想观念指导学校下一步的发展,选择什么样的空间发展,如何发展,这是学校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评建中“133555”办学指导思想的确立,标志着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可以说,我们的家底搞清楚了,办学理念确定了,发展起点确定了,发展空间确定了,发展道路、规划确定了,达到的目标确定了,这是一项立足现实、指向长远的重要成果。只要我们坚持这样的办学思路坚定不移地干下去,就一定会实现到2020年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地方性理工大学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十五”期间最重要的一笔精神财富和收获。

3、抢抓机遇、敢于作为、务实创新是学校初步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

合校以后至“十五”期间,面对基础较差,在同类院校没有竞争优势的情况,学校领导班子和全校教职工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好高骛远,而是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带来的机遇,目标明确,敢想敢为,不等不靠,务实创新。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工作、校园发展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走出了一条适合校情、具有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使学校进入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可以说,目前上述几方面我们在省属高校中是具有优势的,这是因循守旧、按常规走路达不到的,这是敢为人先、有所作为、务实创新的结果。

4、坚持走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道路,是实现学校快速发展的正确选择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开放办学的格局,为高校提供了新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为了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发展自己,“十五”期间,我们确定了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整体发展思路。在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加强内涵建设的同时,逐步扩大外部办学空间,充分利用外部条件,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加快学校发展。在国际联合办学、校企合作、融资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收获。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这两只轮子,拉动了学校在发展道路上的加速跑。实践证明,在今天的条件下,单靠学校自己的力量,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社会力量,很多事情是办不到的。坚持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相结合是基于国情、校情、被实践证明了的一条成功的发展经验。

5、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是学校各项事业得以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十五”期间,学校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管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确立并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教师、干部、职工三支队伍和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和氛围,促进和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上五条,是我们理工人五年拼搏的浓缩和升华,凝结着广大师生员工的心血和汗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下去并发扬光大。

各位代表: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师生员工团结协作、努力工作,我校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大发展,这是“十五”期间学校工作的主流。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全面协调发展一直是我校发展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当前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一是由于三校合并形成的一校多区的分散办学格局,造成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教育资源利用率低、管理效益差,成为制约学校快速发展的瓶颈因素。二是近几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与学校发展建设的矛盾越显突出。要完成三大发展规划的任务,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是学校发展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是扩招后,教学质量有所下降,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今后内涵建设的主要任务。四是以人事管理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有待于深化,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在“十一五”期间下功夫解决。

三、关于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

(一)“十一五”学校发展建设面临的客观环境

1、我国高等教育将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9%,从国际上看,这只是迈进了大众化教育的门槛,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从宏观上看,我国国民素质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不适应的问题还很突出。因此,为了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会保持发展的趋势。

2、高校间竞争日趋激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更好更大的发展,近年来,高校间的竞争已显现出来,“十一五”期间,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竞争的实质是办学实力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如何获得优质生源,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等方面。其中高水平人才将成为竞争的焦点,不进则退,适者生存的法则将发挥作用。

3、提高教育质量问题摆到了突出地位

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从规模的扩大逐步转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方针,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将成为“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教育教学质量将实实在在成为决定学校命运的生命线。

4、教育投入不足问题将继续存在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虽然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会逐步增加,但短期内仍满足不了学校发展建设的需要。加上信贷制度的进一步严格,融资渠道将受到限制。省属高校发展与投入的矛盾将继续存在甚至更加突出。

今后五年,我们将要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校园扩建任务,完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任务。可以说两项任务共担,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功与风险同在。对此我们每一个理工人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十一五”学校发展建设的基本思路

置身于这样的客观环境,根据国家和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赋予的任务,“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建设的基本思路是:

1、坚持适度较快的发展速度

“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完成校园扩建的任务,而这项任务,其他一些院校“十五”期间已经完成,在这方面,我们实际已比别人慢了半拍。只有坚持适度较快的发展速度,比别人更快一些的速度,才能迎头赶上,完成发展与建设两重任务,实现学校第二步发展目标,为进一步实现发展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高等教育的客观环境为适度较快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条件。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2、继续坚持走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切实做到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齐头并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要继续拓展国际合作办学的发展空间,加强与六合集团在校园开发建设中的合作,扩大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内外企业集团、社会知名人士和校友的支持与资助,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充分借助信贷支持和社会力量发展自己,确保“十一五”期间学校建设任务的完成。

3、注重办学质量的提高,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办学质量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的生命线,它最终决定一切,这一点在“十一五”期间将更加突出。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应该说,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要继续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工作为中心,科研工作为支撑”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动摇,质量第一的地位不动摇。通过深化改革,实施为期五年的教改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做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建设一所办学水平高,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大学,一所让家长和学生满意、人民满意的大学。

按照上述思路,经过全校上下充分讨论,我们初步确定了“十一五”期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前不久,在黑龙江省高校发展定位论证会上,专家和省教育厅对我校提出的办学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办学类型、办学规模、办学层次、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定位科学、准确,符合校情和省情,提出的发展目标切实可行。同时在研究生发展规模、文科专业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这些都已体现在“十一五”计划中,请各位代表认真讨论,加以修改和完善。总结“十五”的工作,如果说我们主要是解决了“建设一所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那么“十一五”期间学校的全部工作、全部任务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解决好“如何建设一所高质量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问题。

(三)“十一五”学校发展的目标蓝图

“十一五”处在学校“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阶段,能否圆满完成这一阶段的发展建设任务,对于实现奋斗目标至关重要。处在国家战略机遇期内抓发展、搞建设,这是一种历史性机遇。因此,我们必须珍惜这五年时间,充分利用这五年时间,排除一切干扰,集中全校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使三大发展规划由手中的蓝图变为现实,使教育质量、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实力达到省属理工类院校的领先地位。将一所具有21世纪形象的环境优美、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具有强劲发展势头和竞争优势的理工大学展现在世人面前。

将这一目标蓝图具体分解,体现在办学规模上,就是要根据“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大力加强国际合作教育,稳步发展继续教育,适当发展非学历教育,构建多层次、多种形式教育体系”的原则,在保障教学条件的前提下,通过逐年递增,到“十一五”末期,本科专业达到55个,全日制本科生24000人,研究生4400人,留学生600人,成人教育生7800人(其中脱产生2200人,业余、函授生5600人),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达到31200人。

体现在学科建设上,就是要通过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整合学科资源、汇集学科团队,加大投入,把优势学科在现有基础上做强做大,建立以机电学科为主干的学科群体系;积极扶持新兴交叉学科异军突起,鼓励支持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完善以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力争在“十一五”末期,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增加到5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增加到20个,硕士授权点增加到50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实现零的突破。

体现在教学工作上,就是要以实施教改工程为主线,通过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实施精品课程和名师工程、强化教学管理与监控、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等,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在第二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保持优秀的称号。

体现在科技工作上,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的政策和机制,以科技创新为切入点,加强技术开发平台、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的建设,科技团队和学科优势的发挥,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973重大项目的突破,实现国家科技大奖新的突破。要充分发挥我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规划建设和黑龙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横向科研的弱势变强。到“十一五”末期,力争年科研经费达到1.5亿元。以科技工作的加强,推进我校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就是要通过“三管齐下”、“三留人”等政策措施,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营造宽松的“拴心留人”环境,建设一支以学术大师为领军人物,300名左右高水平教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此,在立足于现有教师培养提高的同时,要重点引进国内有一定学术地位和影响的学术领军人物和极具发展潜力的年轻博士,建立和完善引进人才的考核评价体系并进行跟踪考核,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到“十一五”末期,教师总数达到1800名,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1000名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300名左右。这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发展目标最可靠的保证。

体现在校园发展建设上,就是要通过校园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完成百年奠基工程,使一个数字化、生态化、具有现代大学特色的新校园昂立学府腹地。届时,西区与新建学区将融为一体、西南两区毗邻辉映。坐落于校园轴心线上的近十五万米教学主楼群,将成为学校代表性的标志,象征理工大学的世纪形象,体现学校竞争、向上的态势和理工人雄壮的气魄;坐落于学府三道街与学文街交汇处的集体育馆、游泳馆、训练馆为一体的文体中心,建筑风格别致,似雄鹰展翅欲飞,体现了哈理工面向新世纪的时代感;坐落于学府路与学府三道街交汇处的国际文化教育中心,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具有国际文化交流、会展中心和产学研孵化器等多种功能,以一种庄重感融于校园整体环境之中。这些主要建筑都要在“十一五”期间完成,既具特色又浑然一体,映衬在绿色草坪和浓密的树丛中,营造出宁静和谐、典雅悠远、富有生机活力和创新气息的氛围,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校园文化和现代大学理念。

体现在以人为本上,就是要十分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冷暖,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力和利益,积极创造条件,满足群众合理的利益需求。通过提高办学效益,使教职工的收入逐步提高、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为群众办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体现执政为民的宗旨。

各位代表,“十一五”计划展示的蓝图是美好的,我们要横下一条心,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即使千辛万苦也要一往无前、坚定不移地实现,因为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理工人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四、保障与要求

要完成“十一五”计划提出的各项任务,需要举全校之力,以强有力的措施作保障。

1、强化和突出办学特色

一所学校办得好,关键在特色,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永远不会有大的作为和发展,而是会逐步萎缩。国际上有鲜明的例子: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规模只有2000人,1999年美国大学排行名列榜首,主要是该学院实验物理和生物技术是世界顶尖学科。卡内基.梅隆大学是规模很小、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它重点发展计算机,所有专业都围绕计算机做文章。巴黎高师是世界著名而又最小的学校,它的办学思想是:“别的大学能做的,我们不做,学科专业不必样样都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所以,“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坚持“133555”办学指导思想,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准确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注重办学特色的完善、强化与创新。特色体现在优势学科之中,也体现在办学理念、培养方式和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之中。我们要把在评建过程中总结凝练的“依托行业,立足龙江,强化校企合作,凝练学科特色,科教互动,为大中型机电企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办学特色继续坚持下去,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使办学特色进一步完善、突出和强化。以特色的品牌优势在激烈竞争中取胜,以特色保证发展目标的实现。

2、正确处理“八大关系”,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今后五年的发展建设任务是繁重的,将会面临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八大关系”:正确处理好学校党政关系,这是学校各种关系的核心和灵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政治保证;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是立校之基,科研是强校之本。教学与科研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对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至关重要;正确处理好规模结构与质量效益的关系,质量是根本,是学校的生命线,扩大规模不能以降低质量为代价。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效益是更重要的发展;正确处理好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的关系,通过外延发展,解决学校发展快一些、大一些的问题,加强内涵建设,解决学校发展更好一些、更高一些的问题;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长远发展的实质是为了教职工的根本利益,要引导教职工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的关系,把维护教职工的眼前利益和搞好学校长远发展协调统一起来;正确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学校既要建大楼,更要培养大师;正确处理好管理学校与经营学校的关系,管理出水平,经营出效益,要树立成本观念、效益观念;正确处理好教师、干部、职工“三支队伍”的关系,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奖励分配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三方面的积极性。要理顺关系、努力化解各种矛盾,体现人文关怀,营造人人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实行校务公开,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民主党派、党外人士参政议政、进言献策作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人、培养人中的作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和谐理工、和谐校园,使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3、深化改革,加强管理

从目前看,我们的管理水平还不高,还不能完全适应完成“十一五”期间的任务和实现建设目标的要求。因此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强化内部管理是“十一五”期间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民主管理、教授治学”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规范行政行为,建立精干、高效、快速、廉洁的管理系统。要在评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修订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加大执行、检查、指导力度,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管理、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要积极推进校内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人尽其才、优才优用、相对稳定、合理流动”的人事管理制度和“优劳优酬”、“优才优酬”的分配制度,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管理要效益,从管理出水平。

4、加强党的领导,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高领导班子和各级干部的领导水平、执政能力

为了保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十一五”计划各项任务的完成,要切实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各级组织建设,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正确路线确定后, 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绘就宏伟蓝图,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经过2004—2005年干部调整提拔,一批同志已走上校、院两级领导岗位,当务之急,要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能力,树立清正廉洁、勤政务实的良好作风。要按照省委和省委高校工委的要求,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和执政能力上认真加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把我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学习创新型领导集体,具有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领导集体,广大教职工信得过和拥护的领导集体。

5、拓宽投入渠道,确保各项建设任务完成

学校的发展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没有可靠的财力保证,什么好的愿望都只能是纸上谈兵。现在的大学已不是全额拔款单位,不论“三大规划”实施,还是“两大工程”实践,都需要较大的投入和大量的资金做支撑。“十一五”计划的完成,关键在于多筹措建设资金、提高办学效益。

按照“十一五”期间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总建筑面积将达到23.4万㎡、累计投资总额大约7.1亿元(含尚未支付的购地款)。通过校园置换的产出和“十一五”期间每年学校预算结余可自行解决5亿元。尚需贷款2.1亿,截止目前学校贷款总额为5.4亿元。完成“十一五”的建设规划,学校贷款总额为7.5亿。目前省属高校向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近40亿,省教育厅和财政厅正在积极为省属高校申请国家开发银行的软贷款和硬贷款、还贷期限为15~25年。这样将极大地缓解我们的还贷压力。按目前收支标准测算,到2008年随着规模的扩大我校年度收入将达到3.9亿、其中国家拨款1.3亿、学校自身收入2.6亿,年度支出大约3.2亿元(2004年我校实际收入为3.2亿元。实际支出2.7亿、结余0.5亿)。年度节余应为0.8亿元,其中0.4亿用于还息,0.4亿元用于还本。如果将来省政府能适当给以贴息,7.5亿元的贷款学校15年可以还本付息,也就是说7~8亿元的贷款学校还是可以承受的,我们的投入和产出是良性互动的,不会形成危机。贷款8亿、奠定百年基业,形成优良教育资产、增强学校竞争力,这应该是理工人明智的抉择。

为了保证投入计划顺利落实,一是要运用市场经营的理念,多渠道筹集资金。在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投入和增加学校自筹收入的同时,努力增加省部共建的专项资助,通过贷款、引资、融资、租赁、兼并、校区置换、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拓宽融资渠道。二是要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学效益。三是各部门要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严格执行学校的财经制度。四是要增收节支,开源节流,精打细算,杜绝浪费。五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实现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再生、增值。

同志们: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百舸争流,不进则退。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形势和日趋激烈的高校间的竞争,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评估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完善提高自己。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精心谋划发展,科学规划未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励精图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创造性地完成我校面临的建设与发展两大任务,在实现国内一流地方性理工大学目标的奋斗历程中,再次谱写新的篇章,再创新的辉煌!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2号 电话:0451-86390114 邮政编码:150080  版权所有  哈尔滨理工大学 技术支持: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黑ICP备05008706号